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难产多年的房产税又被点名,这次还能躲过吗?_环球新动态

时间:2023-03-29 08:09:55来源 : 腾讯网

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的房地产税, 这次真的近了。

财联社3月26日报道,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《比较》发表的《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》一文中,直接点了房地产税的名: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,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。”

楼继伟呼吁房地产税试点的背后,是2022年全国卖地收入下滑2万亿,地方财政赤字高达5.93万亿,形势确实微妙。

地方确实是在举债过日子。楼继伟在文章提到:“财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约35.1万亿。这一数额相比2014年末增长了127%。”

于是,房地产这块砖又被搬出来了,因为地方太需要钱了。

01 自己挣钱自己花

地方财政靠卖地,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。

前几天,曾经的头部房企恒大首次公布了自己的总负债——欠了1.898万亿。而恒大的净资产是1.699万亿,早已资不抵债(《还有这么不要脸的还债方案?恒大债主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》)。

其他爆雷房企的负债可能没有恒大多,但也少不到哪儿去。

在楼市寒冬这一年多里,不仅老百姓对楼市的信心垮了,开发商也差不多,房子卖不出去,真能把他们活生生耗死。

房企早就不敢拿地了,地方为了充门面只能左手倒右手,土拍市场里的猫腻早已司空见惯。

以四川成都为例,3月22日,成都的首场土拍落下帷幕,4宗地块,成交价34亿。其中,有3宗地块(总价33亿)是国企拿的地,而这3家国企的背后分别是四川国资、成都国资以及珠海国资。

自己挣钱自己花,不让中间商挣差价。

在成都尴尬的背后,我们也能察觉到楼市的冷意其实一直未曾消散。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,就连成都这种经济活跃城市的日子都这么艰难,那其他城市又能好过到哪儿去?

2022年,全国卖地收入下滑2万亿,这直接导致很多地方财政支出都捉襟见肘起来。比如我们查查地方公交的新闻,就会有个大发现:

2022年9月,甘肃兰州公交被曝发不出工资,公交公司让司机自己贷款发工资;

2023年2月,河南商丘公交自曝亏损严重,计划暂停运营商丘市市区公交线路;

2023年3月,广东清远英德市两家公交自称亏损严重,无力支付员工工资、车辆贷款、原老人卡补贴款、车辆充电费,计划暂停运营。

……

地方公交很难挣到钱,它们基本都靠当地的财政补贴维持运营。一旦财政补贴断了,公交公司就会无米下锅。

而这些问题能曝光出来,也足以说明问题了。

02 隐性债务滚雪球

卖地收入下降后,为了维持正常运行,举债过日子就成了常态。

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《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》一文中,提到了“地方显性债务”和“地方隐性债务”。

地方显性债务增长相对较快,财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末,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约35.1万亿。其中,一般债务余额为14.4万亿,专项债务余额为20.7万亿。

跟2014年相比,地方显性债务增长了127%。

显性债务虽然暴增,但至少都在明面上。真正可怕的,是地方隐性债务——这往往是通过地方城投举的债,出借方觉得地方会买单,于是借钱;地方觉得高层不会让他们破产,也相当敢借,最后就是隐性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。

要不然你以为财政部为啥会在2022年10月突然发文禁止城投举债拿地?说白了,就是城投欠的太多了,上面不得不出手禁止。

高层很难给地方隐性债务兜底,否则兜了一个就能引来一堆,先例开不得。但地方的钱袋子问题还需要解决,得想办法给他们创收,于是房地产税才又一次被提及。

想通了这个道理,你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房地产税此前迟迟出不来——过去卖地行情一路看涨,足够地方回血。如今这套打法跑不通,就得想办法另辟蹊径了。

回顾房地产税这些年的发展史,只能用“难产”来形容。

我国真正大幅推进房地产税,是在2020年到2021年,先是财政部部长刘昆呼吁“应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,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”,随后官方发布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草案,计划在上海、重庆的经验之上,进一步扩大核心城市试点项目。

结果没想到,一个楼市大寒冬,让房地产税的推进也按下了暂停键。

现在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再次呼吁,尽快开展房地产税试点。只能说,房地产税是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

03 结语

房地产税的推出,短期影响最大的,显然是持有多套房产的人,他们会因为房地产税的出台,增加持有成本。

但从长期来看,房地产税对楼市的影响非常有限,尤其是房价——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,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还是人口和产业,房地产税的持有成本只占很小一部分。

说白了,房地产税就是给地方创收的,一旦卖地收入上不去,房地产税就可以用起来了。

对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,房地产税就像延迟退休一样,该来的,总会来的。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