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三个理由告诉你,A股还会涨

时间:2023-07-31 07:42:37来源 : 赢家财富网

经过上周的大涨后,好多小伙伴都等不及了,巴不得连周末都不过了,期待着直接跳到周一看开盘。

毕竟嘛,周五晚上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又涨了近7%!

不过现在市场里的大多数人仍然是看空的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就是心理条件反射在作祟,只要是被来回摩擦几次,都会掉进熊市思维里,认为股市永远涨不起来了。又或者总是害怕涨一点就跌,刚回本就又亏损了。

但A股涨是肯定的,只不过路径和时间无法准确预测而已。

上周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,这些事会催化A股上涨,把时间提前。

催化一人心思涨

很多人都认为上周的上涨是因为政策。

其实呀,政策只是给了一个上涨的理由而已。

本质上,A股就应该涨了,人心也都思涨了,只不过就差一个理由而已。

就比如当年曹操想打徐州,铁定心要拿下徐州,所以徐州最终一定保不住 。

但他啥时候打的呢?就是在他老爸死在徐州的时候,他正好把老爸的死归咎于徐州刺史陶谦。也就是说,他制造了一个打徐州的理由。

如果他老爸不是赶巧死在徐州,曹操就不打徐州了吗?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这个问题。

因此,A股涨是必然的规律,因为低估了,因为周期回归了,因为央妈在放水,因为调整的空间和时间也比较充分了。

有了这个底层逻辑在,A股涨,仅仅只需要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来点火就可以了。

催化二政策不止点火,还要加油

我们看到,上周政策发声的频率非常高。

先是政治局会议定调,然后平台经济的利好,楼市的利好,促销费的利好,发展民营经济的利好,稳就业的利好,甚至是单独针对股市的利好都有(这很少见)。

这就是点火后,继续往上泼油的节奏。

其实这并不意外,之前我跟大家分享过,政策出手通常是讲究时机和节奏的。

别看上半年政策一直默不作声,其实人家心理都盘算好了。就是等市场最悲观和绝望的时候,一股脑的打。

咱们玩斗地主,有顺子肯定是出顺子,没人傻到单张单张的出吧,这不就是脑子有毛病吗?

接下来,估计政策还会继续发力,一直打,打到心恢复,甚至矫枉过正。搞不好降准很快就会出来了,紧接着还会再降息!

催化三提升股市活跃度

这次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到了要提升股市活跃度,要提高投资者心。

别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但这句话可不简单。

首先,在这种高规格的会议中单独提到股市是非常罕见的;

其次,提升股市活跃度这个提法也是首次。

现在市场对政策的态度就是三个字不任!

毕竟嘛,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,口号也听够了,已经不相政策会采取什么实质性措施了。所以对政策是钝化的!

于是我们总能看到行情在绝望中爆发,在犹豫中成长!

等到大家终于相了,它就会在疯狂中死亡!

说回政策,既然高规格会议上提出了要提升股市活跃度,那么下面相关部门就得采取点行动。

每个部门跟企业一样,都会有绩效考核,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考核股市活跃度这个绩效达标没有呢?

很简单嘛。那就是股市一定要涨,否则相关部门怎么交代?

这些部门在做工作汇报的时候,只要股市没涨,说什么都没用。股市不涨,心怎么恢复?

于是,我们就看到上周涨的是什么?

上证指数的权重股嘛!

谁没事去拉上证指数的权重股呢?谁没事去拉这些大家伙呢?大家可以好好想想。

当然,这个拉不一定就是他们亲自下手,有时候动动嘴皮子、表个态或者开个会就可以实现,就连外资的扫货也可以通过汇率来实现。

拉权重,股民其实并赚不到多少钱。因为拉权重的目的不是让你赚钱,而是要做给场外人看的。

A股有很多散户就爱用上证指数来判断股市的行情。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。

台子搭好后,接下来就是各路牛鬼蛇神上台唱戏了!所以你说行情会这么快结束吗?

很多人不理解,为啥股市一定得涨才行。

你仔细想想,股市不涨,科技怎么发展?科技企业的钱从哪里来?

股市不涨,还能继续融资吗?还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吗?

只不过股市涨不涨,跟股民赚不赚钱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
相反,如果真不涨了,就没人玩股票了,股民就不会亏钱了。

所以,赚不赚钱,关键在于我们自己,而不是股市的涨跌。

巴菲特的理念就是,如果股市关门十年,你依然可以通过股票赚钱,这才是投资者应该有的样子。

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认知,最好还是别进股市,这里不适合你。

总结路径不可知,大势却已定

诚然,具体到每天的涨跌,没人能预知。所以如何涨上去,我们都不知道。

可能是一根直线,也可能是来回摩擦,还可能是蜿蜒曲折。

但大趋势其实早就很明朗了,跳出每天的行情看大趋势,就一点不用慌,持股待涨即可。

至于行情会如何分化,也没人提前知道。

现在的行情就是,政策指哪就往哪涨。

而现在是政策密集发布期,指不定第二天会冒出一个什么政策来。

所以,还是把自己持仓的底层逻辑搞清楚,只要逻辑没变就坚定持有!涨只是早晚的事。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